12月5日,第21届上海国际海事展开幕。时隔数年后,再度回归线下举行的行业盛会也迎来了新的气象。为实现排放控制和能源升级,多家企业发布了新船型、新技术。
船舶行业专家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造船行业持续处于景气阶段,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将给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机遇和市场。气体运输船、汽车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受到市场欢迎。
“基于国际海事组织(IMO)对于船舶污染物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航运业将被欧盟纳入碳排放交易机制(ETS)等外部因素倒逼,市场对于绿色低碳船舶需求不断增加。”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下称“MARIC”)副院长朱建璋对记者表示,MARIC最新研发了一批绿色节能低碳船型。这四大船型分别是2万方液态氢运输船、10.2万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4万方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以及8.8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
“氢的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类似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体等污染气体,且氢能能量密度高且无毒。对全球航运业而言,氢能的需求在未来将显著增加。由于绿色氢气的生产将集中在世界某些环保能源成本较低的地区,因此液态氢运输船有望成为不可或缺的船型。”据朱建璋介绍,高效的高纯度液氢运输是远距离大规模运输氢气的重要选择之一。MARIC特别研发了2万立方米级的液态氢运输船,为目前中国研发的全球最大液氢专用运输船。
4万方大型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则专业服务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随着CCUS作为碳中和的有效手段而持续受到关注,该船的成功研发,将进一步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本次重点推出的其他两种船型中,10.2万方VLEC是全球最大的乙烷运输船,通过创新采用三个薄膜型货舱,在相同尺度下较现有四个货舱的VLEC舱容增加3000—4000立方米,极大提高了货物运输能力和营运经济性。8.8万方的新一代VLGC,是目前世界上可通行巴拿马旧船闸的最大VLGC船型,可在满足最严格排放要求的同时保持最佳的经济性,同时还可根据船东需求兼容运输氨。
朱建璋表示,未来还将密切跟踪海洋氢能装备、氨/甲醇等替代燃料等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深化装备技术体系、总体概念方案、替代燃料推进等关键系统研究,引领我国船舶工业绿色船型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以上四款气体运输船,MARIC还特别推出了新一代绿色环保型4.95万载重吨甲醇燃料、氨燃料成品油/化学品船,11.4万载重吨氨燃料原油/成品油船,21万载重吨甲醇燃料、氨燃料纽卡斯尔型散货船等使用环保燃料的船型。
随着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贸易趋于活跃,市场对于大型汽车运输船(PCTC)的需求急速增长。中国主流船企近年频频收获大单。12月5日,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下称“造船”)最新宣布,联合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加拿大Seaspan公司签署了6艘108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建造合同,该项目的承接使得造船手持PCTC订单达到了16艘。
据外高桥造船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签约船型是全球范围内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0车位的超大型汽车运输船(PCTC)新造船项目,在世界PCTC船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船型多层汽车甲板适合装载氢能源汽车、压缩天然气(CLNG)汽车、液化石油气(LPG)汽车等多种车,部分甲板适合载运包装类危险品货物和冷藏集装箱,极大提升货物装载的多元性和灵活性。该系列船交付后将由韩国HYUNDAI GLOVIS运营。
另据透露,外高桥造船首制汽车运输船(PCTC)计划于近期开工。该船为86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
同在12月5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江南造船”)则在展会上正式发布了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TEU(标准箱)级核动力集装箱船船型设计。发布仪式现场,DNV(挪威)船级社向江南造船颁发了该船型的原则性认可证书。据了解,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江南造船主动探索箱船船型及动力系统方案,利用核能这一清洁能源,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解决方案,提出了超大型核能集装箱船船型设计,以在该型船运营周期内真正实现“零排放”。该船型还采用方便快捷的换“电池”方案,每15—20年更换一次“”,不用担心绿色燃料价格波动以及加注等问题。
2023年7月举行的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MEPC80)明确了与《巴黎协定》一致的脱碳目标,并为航运脱碳设定了清晰且雄心勃勃的目标,眼下最大问题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我们需要新的燃料来实现2050年的碳中和目标。未来的燃料将是不同燃料的混合。当前的相关技术已经准备就绪,且正在顺利进行过渡,大量新燃料也将应用而生。”曼恩能源方案公司高级副总裁及二冲程业务主管比安·福德爵认为。
中国船舶集团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船舶与海洋工程部副部长黄勇表示,航运界积极开展绿色技术研究,形成了较为确切的技术路线,但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绿色动力船舶规模化不足、众多技术问题亟待突破、能源保障不能满足燃料补给需求、船东意愿普遍不强、政策标准尚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实现绿色发展,航运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模式。通过产业协同、企业担当、技术突破、标准制定及政策完善推动航运更加绿色、智能、高效和安全。
西南证券最新研报认为,环保政策下,燃料的替换是必然的,因此刚性船舶替换需求将进一步支撑船舶制造需求。同时全球船厂产能收紧,小于需求。有限产能下,船价转为需求定价而非供给定价,由此看好中国船厂在新的一轮造船周期中的盈利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