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咨询热线:52452488
产品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

传真:
邮箱:
地址:
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如何发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如何发力?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期:2024-03-06 06:34] [热度:]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路径、塑造新优势,是河南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培育产业体系新支柱的必答题。

  2024全国两会期间,河南日报社围绕新质生产力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氢能、新材料等领域,深入一线调研采访,挖掘各领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形成的生动案例,引导各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ChatGPT、Sora等大模型应用轮番引起热潮,将人工智能技术拉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预示着人工智能离大众生活越来越近。

  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为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的战略问题,国内多个省市也纷纷出台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系统提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记者日前对相关机构进行了采访。

  发展人工智能,首先离不开算力支撑。得益于我省近些年对新基建的重视和投入,我省算力基础设施稳步提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评价白皮书(2023年)》,我省算力规模约4100PFlops。目前,河南在超算、智算、通算方面均有布局。超算方面,科技部批复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双精度算力100PFlops,在精准气象预报、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仿真、生物育种、精准医学等方面开展了特色应用;智算方面,已建成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建成100PFlops并投入运营,已为省内外100多家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提供算力服务;通算方面,建设有省市政务云存算一体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均在河南建设了大型数据中心。去年年底,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建设工程项目在郑州开工,建成后将把河南超算算力和智算算力提升一个能级。

  同时,我省在计算终端产业培育上也可圈可点,近年来先后引进培育超聚变、黄河信产、郑州浪潮、龙芯中科等重点企业,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明显。

  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在于算法,河南因为互联网产业发展整体落后,在这方面一直较为薄弱。不过,随着河南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人工智能基础算法方面也正在追赶,有多个团队的算法研究取得突破,主要集中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其中,河南大学王家耀团队“时空大数据基础算法”、郑州大学亮团队“智能群体行为模型”、嵩山实验室张建辉团队“空间智能融合感知算法”等技术水平在国内较为领先。

  随着一系列“杀手级”应用的诞生,人工智能应用进入了大爆发时代。我省在工业、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形成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比如搭载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宇通智能公交已在郑州、广州、南京等地开展示范运行,累计商业化运营超过180万公里。

  “虽然有亮点,但总体来看,我省人工智能产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理论研究弱、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不足、缺少具备生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等方面,奋起直追迫在眉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统筹谋划,出台了《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力争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抢占制高点。

  该方案在全面梳理我省人工智能产业链现状、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明确了推动算法创新发展、突破发展智能硬件、提升软件支撑能力、拓展行业应用场景4个主攻方向。

  结合我省产业基础及发展趋势,该方案提出了目标: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部分关键技术、算法研究和产品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有效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迄今为止,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已经支撑了国家级、省级项目400余个,为全省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室提供服务。”

  走进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近两年环境变得越来越整洁,道路管理越来越规范。市容改善的背后,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力支撑。

  2月28日,记者在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采访时了解到,郑州高新区内道路上的摄像头,过去只有观察和记录的功能,如果依靠人力进行网格化管理,耗时耗力,也很难做到实时反应。但是接入依托郑州中心算力资源构建的国内首个基于超算的大规模视频解析平台后,就可以赋予其“智慧”,使其成为聪明且勤勉的“城市之眼”。

  “比如摄像头看到绿化带里有黄土祼露,或是路边有垃圾产生,就会拍一张照片发给环卫部门。如果发现有不明的烟雾或火苗出现,就会迅速判断险情,紧急通知消防部门。”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副主任郭恒亮告诉记者,每一个应用场景,就是一个模型、一种算法,经过长期的模型优化学习,人工智能可以为城管、公安、交通、住建、应急、环保等多部门提供越来越“周到”的菜单式算法应用服务。

  形成这样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传统企业难以做到。超级计算被称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于2020年11月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对推动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迄今为止,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已经支撑了国家级、省级项目400余个,为全省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室提供服务。”郭恒亮介绍,截至2023年年底,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郑州中心已服务了3700多个用户,算力利用率和服务能力在国内同类平台中表现抢眼。

  去年6月,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嵩山”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意味着其已开启了“国家超算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的“双中心”发展模式。

  “下一步,中心要加速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社会管理、环境治理等方面落地推广一批超算典型。”郭恒亮透露,今年还要进行算力升级,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作为首个在河南落地AI大模型的人工智能企业,APUS积极参与河南数字化建设,通过在郑州设立的企业级智算中心、全球数字基因库等项目为河南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链。”

  在郑州郑东新区的一栋写字楼里,藏着一个千亿级多模态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APUS(阿帕斯)大模型,这是目前唯一落地河南的通用大模型平台。

  APUS大模型的背后,站着位于北京的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PUS)。该公司创始人李涛是个从郑州大学毕业的河南游子,怀着对家乡的情怀,5年前APUS在郑州建立全球第二总部,并成立了郑州阿帕斯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首个在河南落地AI大模型的人工智能企业,APUS积极参与河南数字化建设,通过在郑州设立的企业级智算中心、全球数字基因库等项目为河南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链。”李涛介绍,APUS在河南组建了近百人的研发团队,已获得发明专利超过100项,有效推动了河南人工智能产业的能级提升。

  在基础数据和算力方面,APUS在郑州建设了“全球数字基因库”,数据用于APUS大模型的训练;去年又投资建设了郑州智算中心,提供充沛算力,加速实现大模型普惠,让AI应用更简单。

  “APUS依托自身全球业务积累,原生产品已支持25种国际语言,用户更是遍及全球,这让APUS形成了独特的全球用户数据与高质量语料库。”李涛介绍。

  在应用层面,APUS大模型已在电商、营销、医疗、网信、教育、制造、创作等多个领域落地智慧应用。

  在智慧医疗领域,APUS与河南省儿童医院合作打造APUS岐黄大模型,搭建智能诊疗平台;在智慧政务领域,APUS与网信等相关机构合作,依托APUS智信大模型创建“智慧网信辟谣助手”,为民众提供信源可靠、案例清晰的辟谣信息;在智慧创作领域,通过APUS云梦大模型形成的AI自动小说编写智能剧本智能视频的产业形态已得到市场验证。

  “河南拥有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阔市场需求,在人工智能发展上具有巨大潜力。APUS正在河南大力推进AI生态建设,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入郑州,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李涛表示。

  “设备直接和面向大规模人群心电智能监测与预警服务平台连接,基于300万例大规模心电智能诊断数据库,为患者提供智能诊断和预警提示。”

  半张银行卡大小、薄薄一张长方形卡片,左右两端各有一个金属片,这是郑州市民张先生最新添置的“黑科技”便携心电卡。

  2月27日清晨吃过饭后,张先生拿出心电卡,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后,双手握住卡片把拇指分别放在金属片上,静待30秒后,手机上就出现了他的实时静态心电波形图和分析报告。

  “以前做心电图都要去医院,现在自己在家就能测,还能直接看到分析结果。”张先生直说太方便了。

  一张小小的卡片,背后其实是人工智能的“最强大脑”。郑州大学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宗敏介绍:“设备直接和面向大规模人群心电智能监测与预警服务平台连接,基于300万例大规模心电智能诊断数据库,为患者提供智能诊断和预警提示。”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心电监测像测血糖、量血压一样省事,是王宗敏团队8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心电图是心脏疾病早期筛查最方便、快捷、有效的检查方式,但传统心电检测手段难以捕捉隐匿性心电异常和突发性心电事件,还有佩戴繁琐,舒适性、便捷性差等缺陷。

  研制能穿在身上的柔性可穿戴心电仪、构建世界最大规模精标注心电数据库、开发AI算法和云服务平台王宗敏带领郑州大学团队与多家高校、企业和医院等携手,通过“医工交叉”协同攻关,为心电监测服务赋予了“智慧”内核。

  “现有心电数据库多是对一段心电图进行结论性标注,而我们是对每一个心跳进行精标注,通过人机协同智能标注技术,突破心搏级四波四段精准标注难题,构建了世界最大规模精标注心电数据库。”团队成员樊好义介绍,同时开发新算法使人工智能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相当于中高级心电图医生水平。

  目前,团队研发的第三方开放共享数字底座服务平台已服务全国500余家医院,在我省各市建设了108个县域心电会诊中心,与省内352家基层医院实现互联互通,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实时会诊。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研究,让围绕心脏疾病的数据活起来,形成新质生产力,让智能心电监测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宗敏说。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热值高、来源多样的绿色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对油气资源贫乏的河南而言,大力发展以氢能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是难得的一次换道领跑机遇。

  面对广阔的万亿新赛道,我省前瞻布局,将氢能作为新质生产力早早谋篇布局,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创建郑州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条逐步成形,氢能产业综合竞争能级跃上新台阶。

  1千克氢气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是1千克汽油的3倍、1千克酒精的3.9倍、1千克焦炭的4.5倍。且氢气燃烧产生的物质是H2O,比雨水还干净。

  这样一种近乎完美的燃料如今在郑州的公交车上已广泛使用。截至2023年年底,郑州共上线台氢燃料公交车,数量在全国领先,总运营里程已超4300万公里,减少碳排放45852吨,相当于植树290万棵。

  这份亮眼成绩得益于我省率先进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名单。2021年12月,工信部、财政部等五部门正式批复郑州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建设。郑州示范城市群不仅包括省内的6个城市,还延伸到上海、河北、山东、广东、宁夏等地。

  氢能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应用等。

  我省抢抓国家燃料电池示范应用机遇,重点在氢能供给、氢能装备、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攻关突破,在中高端和关键环抢占先机,已初步形成了开封、洛阳、新乡、焦作、平顶山、鹤壁、安阳、驻马店、濮阳等地氢制备,郑州、新乡等地氢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研发应用,郑州氢燃料电池客车技术研发应用的氢能产业链布局。

  在氢气制备方面,我省拥有丰富的各类工业副产氢气,河南能化、丰利石化、济源金马焦化、平煤神马等企业工业副产氢气年产量超过20亿标准立方。增量配电网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平煤神马东大化学光伏制氢示范项目等开工建设,为清洁能源制氢提供了资源条件和项目基础。

  在氢气储运和加注方面,我省拥有豫氢装备、氢枫能源、正星科技等优势企业,主要生产储氢瓶、加氢机、压缩机、加氢站等设备。豫氢装备的加氢站和车载供氢系统,90%的关键部件实现了进口替代;正星科技承建和提供运维保障服务的加氢站,加氢服务累计突破10万车次。

  在氢燃料电池和整车生产方面,我省拥有豫氢动力、氢璞创能、骥翀氢能等氢燃料电池制造商,擎动新能源科技等催化剂、膜电极制造商,以及宇通客车、新飞专用车、安阳德力等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制造商。

  当前,围绕“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全省各地正在持续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郑州市瞄准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示范基地、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布局产业链,力争通过4年示范应用,形成整车、燃料电池、核心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氢能装备、制氢、储氢产业集群。新乡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运了氢能产业专业园区。濮阳市先后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制、储、运、用”全产业发展链条正在逐步形成。

  “中石化制氢示范工程的设备能做到随开随停,避开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绿电波动性较强的问题;设备使用纯水作为电解液,在电解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品,天然具有减少碳排放的优势。”

  外观看上去是平平无奇的“集装箱”,里面却藏着制氢工艺柜、电源整流柜等高度集成系统,组成了国内单套最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产出纯度为99.9995%的“超纯氢”2月28日,记者走进濮阳工业园区,来到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工程(以下简称“中石化制氢示范工程”)现场,感受“绿电”制“绿氢”的科技魅力。

  “中石化制氢示范工程采用的制氢工艺,是现阶段与风电、光电耦合度最好的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是该工程的运营单位,该中心制氢车间负责人刘建军介绍,现有的制氢技术种类繁多,该工程能脱颖而出,靠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持续科研创新。

  2022年12月25日,中石化制氢示范工程正式投产,率先叫响的是全过程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的“绿色名片”。“目前应用广泛的制氢工艺多利用火电,易产生化学污染物。相比之下,我们的制氢工艺摒弃了这些缺点。”刘建军说,中石化制氢示范工程的设备能做到随开随停,避开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绿电”波动性较强的问题;设备使用纯水作为电解液,在电解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品,天然具有减少碳排放的优势,“所以该工程制备的氢气,是名副其实的绿氢。”

  在生产的同时,中石化制氢示范工程还承担着“创新平台”的重要角色。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催化剂、双极板等核心装置运行如何,与下游氢气储运技术如何衔接,如何扩大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规模,如何构建“绿氢”商业化应用的多元化场景濮阳市相关单位以及等将研发课题放在这里,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项目投向这里。

  刘建军介绍,中高压储氢井、“绿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侧线试验、SOEC制氢新工艺等事关中石化制氢示范工程未来的多个创新项目正有序进行,有望在今年年内结出丰硕成果。

  “以氢代焦实现了降低焦比10%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以上、铁产量增加13%以上。”

  2月29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兴国精密机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国铸业”)的生产现场,新出炉的液态生铁散发出耀眼的红光,顺着凹槽缓缓流向下一工艺环节。

  “与传统高炉炼铁不同,我们采用了氢冶金技术,将氢气作为主要的过程燃料和还原剂,减少煤、焦炭的使用,从而实现了二氧化碳排放的降低。”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以氢代焦”实现了降低焦比10%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以上、铁产量增加13%以上。

  就是这套低碳高效的氢冶金项目,其输氢供氢的关键核心系统是由来自我省新乡高新区的一家企业河南豫氢装备有限公司参与设计建设的。

  “利用氢能实现减排,本质上要求氢源的绿色化,难点就在于绿氢的大规模廉价制取及安全储输。”该公司总经理周军说。

  去年6月,河南豫氢装备与兴国铸业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兴国铸业的需求,河南豫氢装备研发设计出了氢冶金大流量供氢系统。

  据悉,自2018年正式运营以来,河南豫氢装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目前其业务已涵盖上游制氢、纯化、存储、充装,下游建站加注,以及终端车载供氢、氢发电站、热电联供、氢储能、氢冶金、氢氧切割、氢化工等相关领域,其中加氢站还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

  “我们企业的定位是氢能全产业链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也是国内氢能产业链覆盖最为广泛的高新技术企业。”周军说,该公司将继续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抓机遇,持续推进企业在制氢、储运、压缩、加注等氢能装备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为“双碳”目标早日实现和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驱动下,未来10年,我国将力争开启一个由氢能汽车、电动汽车组成的氢电并存社会。”

  已实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近两年的郑州,又交出重磅成绩单由宇通客车集团生产的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日前已陆续交付给郑州公交公司。1300辆,这是宇通交付给郑州的氢燃料电池车辆总数。

  氢与电是第三次能源革命的载体,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当前,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和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快速发展,为实现零排放能源利用目标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驱动下,未来10年,我国将力争开启一个由氢能汽车、电动汽车组成的氢电并存社会。”2月28日,谈及未来,河南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院长、宇通燃料电池专业首席工程师张龙海如是表述。

  在张龙海看来,当前我国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有两大关键任务,一是技术突破,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保持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优势。二是因地制宜,实现“推广模式可持续”,为氢能应用积累经验,奠定产业基础。

  基于以上目标,宇通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燃料电池客车研发,通过核心技术攻关,研制了全系燃料电池商用车产品,初步实现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批量示范推广。在客车领域,产品已在郑州、张家口、潍坊、常熟等地实现批量推广,并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等项目和大型赛事,运营安全稳定,得到客户认可;在卡车领域,重点围绕郑州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已实现渣土自卸、水泥搅拌、重型牵引、保洁洗扫、垃圾转运、冷链物流等多场景推广应用。

  经过14年研发积累,宇通取得162项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专利,参与制修订45项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宇通还投资了亿华通、重塑、唐锋等零部件企业,力争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产业化,争取发展主动权。

  张龙海表示,宇通将依托河南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联合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产业链优势企业,持续做好产品技术研发。同时全力做好国家示范应用工作,加速推进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全场景示范和大规模推广,通过“示范城市重点城市全球推广”三步走策略,与产业链合作伙伴一同构建自主可控、全球一流的氢能产业生态。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北斗组网,一个个大国工程背后都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新材料产业已被视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人造金刚石产量全球第一,尼龙新材料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氟基新材料、电子特种气体材料、铝基新材料、纳米材料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作为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大省,河南在超硬材料、有色金属、钢铁、建材、耐火材料等领域有较为深厚的积累和实力,布局新材料产业有着先发优势。

  “发展新材料是一个系统工程,河南既面临超硬材料、有色金属材料、耐火材料、化工材料等传统材料业向新材料升级的问题,也有如何抓住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紧迫。”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我省统筹谋划28条重点产业链,其中包含超硬材料、铝基新材料、铜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9条新材料产业链,全方位延链补链、建链升链,加快从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向新质生产力升级。

  以河南在全国领先、全球独具优势的超硬材料为例,2023年河南超硬材料产业链大事不断:推出超硬材料产业链“1+5”行动方案、举办首届金刚石产业大会、组建河南省超硬材料协会、揭牌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金刚石集团产业生态圈加速完善,核心竞争力高位提升。

  业内龙头郑州三磨所2023年突破了关键共性技术难题30多项,新研发的半导体晶圆切割用划片刀具有超薄、超精、高效等特点,产品制造精度和使用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已在国内数十家半导体晶圆制造企业大批量应用;开发的芯片封装高效精密切割用金刚石砂轮产品,保障了我国半导体领域供应链安全需求。

  培育钻石是超硬材料行业火爆的新材料,原本用于工业生产的金刚石由此打开了广阔的民用消费市场。2023年,全省预计年产培育钻石800万克拉、同比增长20%。面对培育钻石原石价格剧烈波动的局面,省内各龙头企业持续推进培育钻石产品技术升级迭代,黄河旋风加大培育钻石高产工艺开发,突破高稳定性晶体生长和晶形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力量钻石公司已掌握从0.1克拉至30克拉培育钻石批量生产技术。

  在当下,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新材料备受关注。我省也在这些领域大力攻克“卡脖子”难题:焦作多氟多生产的用于芯片清洗、蚀刻等环节的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进入国际高端半导体制造供应链,洛阳中硅高科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河南昊华气体生产的多种电子气体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升级。2023年,河南新材料领域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9家、占全省新增的26%,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占全省新增的36%。

  当前,河南9个新材料产业链的攻坚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超硬材料产业链瞄准建设全球超硬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和国际培育钻石制造交易中心;铝基新材料产业链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铝基材料产业集群;先进合金材料产业链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合金材料产业基地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河南新材料蕴藏着巨大的新质生产力,万亿级“蓝海”前景广阔。

  “1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6万纳米,我们研发生产的纳米金刚石最细尺寸只有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直径的3000分之一。”

  “1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6万纳米,我们研发生产的纳米金刚石最细尺寸只有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直径的3000分之一。”2月29日,记者来到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精密”)采访,该公司总工程师王泳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纳米金刚石,一般指尺寸介于1100纳米的金刚石,不仅具有普通金刚石的高硬度、高耐磨性,还具备优异的导热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近年来,纳米金刚石在高分子聚合物增强领域已成为新的应用方向,国内外竞相开展相关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

  在河南超硬材料“军团”中,联合精密是个低调的存在,但在纳米金刚石领域,却是个“隐形的王者”。

  “早在十几年前,公司就成立了河南省纳米金刚石粉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又成立了超精密研磨抛光材料和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每年研发投入强度在6%以上。”王泳介绍,联合精密专注纳米微米金刚石产品的深度研究、原始创新,目前已形成金刚石精细磨料、流体磨料和精密工具三大产品体系,陆续推出了类多晶金刚石、团聚金刚石、纳米金刚石、金刚石流体磨料、钻石研磨垫等创新产品。

  纳米金刚石具有硬度高、导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王泳介绍,联合精密的纳米金刚石面向更高端的市场,主要服务于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体、微电子蓝宝石晶体、微电子玻璃、光伏硅片等应用市场,目前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一款高端自主品牌手机的昆仑玻璃,就使用了我们的纳米金刚石研磨垫,不仅替代了进口产品,解决了供应链卡脖子问题,同时降低加工成本50%以上。”王泳说。

  《超硬磨料纳米金刚石》《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研磨液》两项国家行业标准均是由联合精密主持制定。如今,该公司正在进行“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的制定。

  “我们从2020年起就开展了《聚合物增强用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提案的预研工作,提出了标准研制方案,并于去年获得正式立项批准。”王泳说,这个国际标准预计在今年审定后正式发布,不仅是ISO内首个关于纳米金刚石的国际标准,也标志着中国在纳米金刚石领域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线日,位于襄城县产业集聚区的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监控自动化生产线运转情况。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目前我们是国内最大的碳化硅半导体粉体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拥有国际先进的粉体合成炉和自动化无污染破碎技术,产品具有单炉产能大、颗粒度大、纯度高、阿尔法含量高和游离碳低等优点,更适合8英寸碳化硅厚单晶的生长。”从生产燃料、原材料到生产新材料,平煤神马集团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速。

  近日,河南电子半导体产业园传出好消息:平煤神马集团碳化硅半导体实验室成功生长出全省第一块8英寸碳化硅单晶晶锭,全面验证了该集团中宜创芯公司碳化硅半导体粉体在长晶方面的独特优势。

  碳化硅半导体粉体是重要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和微电子、5G基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未来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比如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可实现快速充电,喝一杯咖啡的时间,汽车即可满能启程。

  但国内掌握碳化硅半导体粉体核心技术的企业尚不多。去年以来,平煤神马集团立足高端硅碳等基础材料优势,在中试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年产2000吨碳化硅半导体粉体项目(一期),吹响了量产的冲锋号。

  “目前我们是国内最大的碳化硅半导体粉体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拥有国际先进的粉体合成炉和自动化无污染破碎技术,产品具有单炉产能大、颗粒度大、纯度高、阿尔法含量高和游离碳低等优点,更适合8英寸碳化硅厚单晶的生长。”中宜创芯公司董事长孙毅说。

  孙毅介绍,此次实验成功验证了产品优势,展示了平煤神马集团的科研实力,标志着我省碳化硅半导体关键原料技术进入国内第一方阵。

  中宜创芯公司致力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碳化硅半导体粉体生产企业,叫响河南“芯”名片。

  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是平煤神马集团“6+2”重大科研项目之一,也是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缩影,更是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平煤神马集团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转型方向,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构建起以储能和半导体材料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为加快迈向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热塑性工程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因性能优异而用途广泛,锂电池隔膜、人工关节、防弹衣等多种物品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约14万根状如钓鱼丝的极细缆绳,吊装起重约6000吨的钢结构混凝土预制件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的神奇一幕,有濮阳新材料参与其中。“我们生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是制造这种高强度缆绳的主要原料。”3月1日,走进坐落于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南沃森超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森超高”),相关负责人张恩龙介绍了背后的“黑科技”。

  聚乙烯(简称PE)是为大众所熟知的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可谓PE中的“魁首”。“作为热塑性工程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因性能优异而用途广泛,锂电池隔膜、人工关节、防弹衣等多种物品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高端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更是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迫切需要的材料。”张恩龙说,不同牌号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有不同的应用领域,而沃森超高拥有目前国内最全的产品牌号、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其重点牌号的产品,品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部分指标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这份“优异成绩”来自什么?创新驱动是关键。据了解,因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高科技领域的作用,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外国公司实行了技术封锁,甚至不对我国销售成品。从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化工研究院逐步突破并完善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的催化剂、合成工艺等关键环节,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业化应用,在沃森超高落了地。

  2023年3月23日,沃森超高建成投产了全国首套3万吨/年淤浆环管连续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创新实践再上新台阶。该装置采用的工艺技术为上海化工研究院在全球首创,工艺全流程均采用国产化设备。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科技“质变”缘何发生在濮阳市?“作为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濮阳,把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视作关键子。”濮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聚碳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绿色助剂等新材料领域,濮阳市强化顶层设计、补链延链强链,培育了盛源集团、星汉生物、濮阳惠成等一批产业链上中高端关键环企业。2月28日,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揭牌,实现了濮阳市省实验室“零的突破”,濮阳市新材料产业提档升级迈出新步伐。

关键字:复合介质电容器